城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城建要闻 > 正文
产教融合结硕果,产业学院育英才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8-15 12:12:35 | 点击: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纲领,紧密围绕辽宁省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七大建设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自2017年以来,学校共建设7个产业学院,分别为乡镇建设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慧城建产业学院、数智财务产业学院、数智创新设计产业学院、AI+建筑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与北斗应用产业学院。其中乡镇建设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慧城建产业学院先后获批辽宁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目前共开设校企共建课程35门、实施订单班6个、建设应用型教材40余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8项、稳定运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53个。

在育人方面,学校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合作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参与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共同制(修)订流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的人才订单化培养,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和证书、创新创业竞赛内容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共建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考取校企双方认可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证书。并选聘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外聘教师或兼职教师,促进教育教学、实训实践、科研创新等相互融合,为学生创新潜能挖掘、实践能力锻造提供良好条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入企顶岗实践。组建校企混编结构化教学团队,开展联合授课、联合指导。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学校也积极与企业共建工作室、创客中心、创新创业特色工坊等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共同开展产品设计创新、专利申报、“双创”教育、创业指导、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培训+竞赛+项目孵化”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产出方面,学校积极谋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发挥产业学院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优势,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包括技术技能协同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产品设计、行业或产品检测等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联合申报国家和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同时,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革新服务社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承担对接的产业链企业横向课题。校企共同组建技术服务团队,面向城乡建设一线、生产一线实际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服务社会,推进我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校企合作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多年来,学校的产业学院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把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众多产业学院将持续积极融入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