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纲要”课分教指委)主办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讨会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我校思政课教师于瑶受邀参会,与天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6所高校的教师一同,作专题教学报告。
于瑶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历程”为报告核心主题,紧密结合“纲要”课以历史叙事为核心的课程特点,构建“历史实践与时代目标衔接”的报告框架——既梳理我国自“一五”计划起开启的现代化探索脉络,又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形成“历史逻辑-时代要求-教学转化”的完整论述链条,并创新采用“历史节点锚定+理论逻辑解读+现实案例佐证”的三维呈现方式,让报告内容更具实践指导性.
报告引发与会专家与代表的关注与讨论。教育部“纲要”课分教指委专家在点评中指出,该报告精准抓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纲要’课教学融合”的核心需求,以“史料为基、问题导向、价值引领”的逻辑展开,既尊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又突出时代需求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为高校“纲要”课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思路。各高校参会代表表示,报告中“历史脉络梳理-理论深度解读-现实案例结合”的结构,有效回应了“如何避免政策精神融入教学流于表面”“如何增强‘纲要’课时代性”等一线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尤其对一线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于瑶此次受邀参会并作报告,不仅展现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功底与创新能力,更是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的生动缩影。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研究,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切实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聚焦“纲要”课教学创新的国家级平台,学术规格高、实践指导性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逻辑,是“纲要”课教学中需重点阐释的核心内容。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分组研讨、教学案例交流等形式,旨在推动参会者深入探讨“全会精神如何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历史教学如何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等关键问题,为全国高校“纲要”课教学创新提供方向指引。(撰稿人:于瑶;宣传员:潘瑞;审稿人: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