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思政部开展了第三期思政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由张旭进行主题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导读。思政部主任潘红、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主要从《手稿》的写作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对黑格尔的批判及现实意义进行了讲解。《手稿》作于1844年,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分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本期活动,提升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深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通讯员: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