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信息公开
旧版入口
ENGLISH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组织机构
学校标识
最美景观
学校新闻
城建要闻
综合新闻
媒体城建
学生活动
交流合作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人才招聘
人才培养
银杏网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
就业工作
合作交流
外事处
留学生院
讲述城建
城建达人
看建
银杏之星
主题教育
研途榜样
通知公告
学校新闻
城建要闻
综合新闻
媒体城建
学生活动
交流合作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夯实民族复兴的人才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纪实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7-08 15:11:00
|
点击:次
暖心寄语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习近平
初秋,北京。第一次用布条打包行囊,第一次在雨夜里徒步4个半小时、20公里……一堂特殊的雨夜拉练,让“迎难而上,风雨无阻”成为3000多名清华本科新生进入人生新阶段的重要一课。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途径和方法——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言之谆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更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
学以立德,课程、教材建设擦亮底色
化学家来上思政课,该怎么讲?
在复旦大学教授孙兴文的课上,他从18至19世纪外国科学家制备单质氟的探索,一直讲到20世纪投身国防建设的我国科学家事迹。一门《有机化学》课,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课,受到学子追捧。
“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内涵,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重要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的本科课程体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如此解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6年多来,这一根本遵循渗透在各级各类教育的课堂上、教材里,为学子擦亮人生底色。
课堂是树人立德的主要渠道。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探索“人生大课”。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支持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与素材,探索专业课教学隐性与显性德育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16开本的课本疏朗大气、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引人入胜,从去年9月投入使用后,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受到了不少学生老师的欢迎。与“一纲多本”时期的教材不同,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课程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专业课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真正教会我们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宇告诉记者,“这样的学习很解渴!”
师以育德,教育队伍建设筑牢根基
秋日的清华园,碧空如洗。新生报到日一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邓俊辉就来到了迎新站点前迎接新生。
这个学期,和清华园里其他138位“学术大牛”“教学名师”们一起,邓俊辉接过了“新生班主任”的重担。
“受惠于当年老师的教诲和培养,欣喜于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和升华,没什么理由不把班主任这份工作用心做好。”已经第三次担任班主任的邓俊辉直言教书育人“魅力无穷”,“‘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在课堂之外更需要与学生充分交流,担任班主任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难得机会。”
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是关键。6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各级各类教育成效显著。
理想信念根基不断筑牢。浙江大学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计划,组织教师赴革命圣地接受教育,已累计培训教师3900余人。该校还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选聘高层次人才担任青年教师职业导师,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挂职岗位锻炼,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体制机制保障日益健全。西安交通大学推出研究生导师“八要”“十不准”立德树人行为引导机制,把2018年确定为导师队伍建设年,推行立德树人履职情况自查机制,强化失范必究的落实机制。
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江苏省淮阴中学努力发掘自身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传统,提升师德、激发活力,逐渐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博学严谨、具有现代素养”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文以养德,校园文化建设涵育品格
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一提起传统文化,学生们津津乐道、热情高涨。学校的数字国学体验馆,成为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借助“互联网+”,该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情景教育教学设计,开发实施诵读、节日、礼仪、书法等传统文化数字资源课程,集体验、学习、传播、检索、应用于一体,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
立德树人,文化滋养是抓手。6年多来,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视青春底色与青年趣味,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培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肥沃土壤——
同济大学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同济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校师生排演校园版舞台剧《江姐》《同舟共济》,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引导师生成为革命精神的守护者和实践者。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党的理论与政策宣讲团、组建了师生记者团,利用校内外媒体平台、校内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激发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重庆市实验中学将巴南地区的梆鼓舞引入校园,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项目。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除了跑步、做广播操以外,还有全校同学齐跳梆鼓舞的锻炼项目。
……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连续25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2018年发布的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抽象的数字变为一个个带着温度的人生选择,闪烁在个体融入时代洪流的协奏曲中。
“要去,就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北京林业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古丽米热告诉记者,在同事口中,她有一个绰号,叫“爱笑的小米粒”:“我将真正扎根基层、扎根新疆,为自己、为国家创造价值,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
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下一篇:
后勤集团开展应用文写作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