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城建要闻 > 正文
馆校协同谱新篇 思政一体贯成长——我校举办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11-13 09:12:35 |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1月11日,“馆校协同育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沈阳城市建设展示馆举办。来自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文艺二校沈北分校、浑南区白塔小学的师生代表与我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堂沉浸式思政课。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海燕出席活动。

李海燕在致辞中指出,沈阳城市建设展示馆不仅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馆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她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打破学段壁垒,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她希望依托学校“场馆里的思政课”这一品牌,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具实效,引导学生在城市发展中感悟时代责任、厚植家国情怀。

本次课程以“城市发展”为鲜活教材,紧扣沈阳地域特色与时代脉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板块。在理论教学环节,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美臣以《“时光折叠,沈阳蝶变”——从工业重镇向人民城市的转变》为题授课。她围绕“历史溯源”“工业转型”“民生升级”三个维度,结合丰富的历史影像与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沈阳从“共和国工业摇篮”到新时代“人民城市”的转型之路。课堂上,大中学生们畅谈对“工业精神”的理解,小学生们则用童言童语描绘家乡新貌,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情共鸣。

实践教学环节,城建馆副馆长罗健以文化、民族、工业三条主线贯穿,带领学生依次观摩各个主题展厅并详细介绍“清代沈阳古城”“铁西工业区”“一河两岸十八桥”等标志性展品,深情讲述沈阳2300年建城史中的建设故事与人民情怀。在“一河两岸十八桥”主题展区,学生们驻足聆听,从桥梁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到老厂区改造中的民生关怀,真切感受到“人民城市”理念在身边的生动实践。

“场馆里的思政课”是我校重点打造的大思政课品牌项目,学校依托自主兴建的沈阳城市建设展示馆这一生动的场馆平台,持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搭建跨学段教学科研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以实景课堂的形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城市建设的生动现场,深入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新时代场馆育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场馆里的思政课”品牌持续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潘红主持活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中心成员参加活动。(撰稿人、宣传员:潘瑞;审稿人: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