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十年,中央再次举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师生结合专业实践和会议精神,分享了学习体会。
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沈阳城市建设展示馆副馆长 罗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文脉的重要性。就历史文化名城沈阳而言,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开发中,坚持人与房子共同保护,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脉,保护好我们原生态的文化基因。保护好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至关重要。沈阳城市建设展示馆将继续立足以建筑文脉展示城市发展变迁的展陈逻辑,做好馆教结合及大众科普,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做出贡献。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张芸栗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这与我们专业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为我们专业人才培养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作为学院副院长,深感责任重大。建设宜居城市离不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有力支撑,今后我们会着重培养学生对人居环境、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敏锐感知与实践能力。通过精准聚焦这些领域,培育特色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
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刘旭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响应,已开展多项社区改造服务。如佟家峪村民宿景观改造,结合当地特色,助力乡村文旅升级;葫芦岛乐活公园景观设计,提升居民休闲体验;盘锦锦翠学府小区景观改造,优化居住环境。未来,学院师生将继续以专业知识赋能城市建设,为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于美臣
城市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此次会议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需深刻把握“如何建设好的人民城市”这一时代命题,在教学实践与代际传承中着力培育青少年价值观,推动“人民城市”理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引导他们明晰自身肩负的责任,涵养对城市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土木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 孙晨越、王韦鉴
上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团队研发的模块化抗震结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老旧小区改造,为城市更新提供力量。智慧建造是行业未来方向,我们将继续深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领域持续创新,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32班学生 张钲坤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数据要素赋能、智能技术迭代与数字底座构建正重塑城市发展逻辑。我将以所学的信息技术,为城市发展脉络赋能,让沉睡的数据流动起来、让僵化的系统聪明起来、让老化的场景联动起来,使城市数字基因转化为可呼吸、会思考、有温度的生命体。我愿为建设更具韧性、更富效率、更贴民心的现代化城市,注入自己的智慧动能,为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