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积极抵制网络谣言
2012-04-16 00:00

    近日,一系列净化网络环境的举措受到高校师生的支持与欢迎,高校师生纷纷表示,依法处置网络造谣者和传播谣言的网站,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有利于维护一个正常、有序和健康的社会环境。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传播的主力军,应该增强辨谣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明辨是非,面对某些甚嚣尘上、明显影响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必须及时“亮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姚海放副教授认为,“对于那些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网络谣言,必须依法严惩。对那些因把关不严或有意为之的网站,就应依法查处;对恶意编造网络谣言的不法分子,要依法惩处;对以讹传讹的恶意传播谣言者,也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南开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李欣然说,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是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传播的主力军,首先应该增强辨谣的能力,不做让谣言继续扩散的传播者。谣言止于智者,作为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不做谣言的传播者,更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质疑不真实的信息,用科学、用事实揭穿谣言的伪装,用勇气和智慧做网络谣言的终结者,抵制网络谣言的泛滥。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延敏认为,“以透明的信息驱散网络谣言的迷雾,使谣言止于公开;以理性的思维求解网络谣言的真相,使谣言止于智者;以有效的监管斩断网络谣言的传播,使谣言止于监督;以法律的利刃铲除网络谣言的毒瘤,使谣言止于法治。”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刘运峰说,与过去相比,现在媒体传播形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传统媒体形式下,传播是单向的,传播的受众群体也是单向的。但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传播形式,受众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受众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学子提高自身辨别、判断能力,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各种信息间的比较,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律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小龙认为,抵制网络谣言,需要公民自律。作为一名理性、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在享受微博问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也要承担起构建健康、良性网络生态之责,不无中生有制造谣言,对不明就里的网络事件不围观造势,在是非难辨之前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何紫逸认为,“网络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被一些居心不良者用来传播不利于国家、社会和民生的谣言。对于这些,我们大学生应当有清醒的头脑和自己的判断,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坚守自己的理性和内心的公正。”
    尊重事实,理性思考,越来越成为青年学子面对新时代复杂舆论环境的必需素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年轻教师王铭认为,“在信息快速复制和高速传播的现代信息社会,特别需要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精神,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尊重事实的态度。对于与事实不符的谣言,特别是在网络上传播的不负责任的谣言,我们大学师生都应该保持自觉抵制的态度。”